跨国名企的招聘页面依然光鲜亮丽,200多个职位常年在线,半年内却无一人真正入职。
“这些岗位就像精心布置的舞台道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领英中国招聘主管坦言,“它们存在的意义,早就不在于招人。”
当全球职场社交巨头在中国按下招聘暂停键,一场无声的“职位陈列秀”正在上演。
“自由境账号出售,跨境求职刚需,手慢无!”——网友@出海打工人 在职业论坛的这条热评下,点赞迅速破千,这条看似突兀的广告,却精准戳中了当下中高端职场人的焦虑神经,当LinkedIn中国(领英职场)的招聘功能日渐式微,那些曾经挤满头部外企招聘信息的页面,正悄然上演一场诡异的“职位陈列秀”。
点开某家全球TOP10科技巨头的领英中国主页,赫然陈列着超过200个技术、产品、市场类岗位,地域清一色标注“北京/上海/深圳”。光鲜的职位描述、诱人的薪资福利,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
深入追踪这些岗位的“生命周期”,真相令人咋舌。超过85%的职位已持续在线超过6个月,部分甚至超过一年,更诡异的是,通过多方渠道求证,这些岗位在近半年内几乎没有发出过任何实质性的面试邀约,更别提真实入职。
“我们内部叫它们‘僵尸职位’或‘幽灵岗位’,”曾在领英中国负责大客户招聘的Tina(化名)透露,“维持这些职位在线,是总部下达的硬性指标,目的?绝不是为了招人。”
这些永不关闭的招聘链接,成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最后的“体面布景”,一位资深跨国企业HR总监私下剖析:“关闭所有职位,等于向市场、向投资者、向内部员工宣告:我们彻底退出了,这引发的连锁反应,没人敢承担。” 维持一个“正常运营”的表象,成了成本最低的危机公关策略。
网友@硅谷老码农 犀利吐槽:“这就像橱窗里永远挂着‘Sale’的牌子,但你一进去,店员就告诉你‘抱歉,不卖’。” 另一位用户@CareerNavigator 则无奈道:“海投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原来是在跟空气竞争,浪费感情!”
当真实的招聘需求急剧萎缩,领英中国平台的工具价值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越来越多敏锐的求职者开始转向更落地的本土平台或直接的人脉网络,某猎头公司中国区合伙人James指出:“中高端职位市场,超过60%的有效流动现在依赖熟人内推或猎头直连,公开平台的信息水分太大,筛选成本高得吓人。”
“领英职场现在对我最大的价值,是看前同事跳槽去了哪家公司,而不是看哪家公司在招人。” 一位从事云计算架构师的Alex直言。平台的核心价值,正从“招聘工具”滑向“人脉观察窗”。
当领英中国的招聘页面沦为跨国企业的“线上橱窗秀”,这场静默的职位陈列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全球化的职场版图正经历剧烈重构,那些永不关闭的职位链接,如同数字时代的“职场遗迹”,标记着一个时代的退潮。
真正的机会暗流已转向更隐蔽的通道——跨境远程协作、新兴市场枢纽、以及深耕本土的隐形冠军,数据显示,具备跨境协作能力的自由职业者平台注册量年增67%,成为高端人才新出口。
某顶级猎头坦言:“未来三年,懂得在虚拟职场建立全球人脉节点的人,将掌握薪酬议价权。” 当传统招聘页面失效,你的职业护照是否已盖上“全球胜任力”的隐形签证?

